close

搬家囉.jpg

撰寫者 : 蘇琮祺 心理師

臉書專頁 : 心理師教你"健康生活好習慣"

 d7369845-11d8-4d75-a02a-2343cbd0e004 (1).jpg 

減重妙計 1 – The Perfect Diet For You 1

BBC 專頁

測驗看看你是哪一種?(英文)

 

11.png

解決肥胖,需要「生理、心理、社會」團隊合作

跨界整合,是解決複雜問題的起點。

肥胖,雖然從外表上看起來都差不多,但其成因卻是極其多元而複雜的;雖說複雜問題,未必需要複雜解答,但”搞錯問題”卻可能讓人白忙一場,所以我想”找對問題”才是最重要的,而這正需要讓專業的來。

這部紀錄片,由一位醫師與心理學家擔任主持人,邀請牛津及劍橋大學的基因學、營養學、行為科學、腸道賀爾蒙、運動學與精神醫學專家一起合作,透過提供各自的專業,讓整個實驗有科學根據又有趣。

 

萬病肥為首,百病胖為先」,但肥胖是有原因的

第一集的主要內容,是將肥胖成因進行概要分類,並提供初步的飲食建議。

75名經過賀爾蒙測量、心理評估與基因檢測的受試者被分為三組,並在他們還不知道被分進哪組的狀況下,進行五天各自不同的實驗測試,以確認專家的假設。

✽暴食者(Feasters)

透過錄影監控,觀察成員的進食行為。科學家設計了一個「爭鮮迴轉壽司」場景,讓成員盡情享受,並在私底下計算每個人所食用的盤數,結果發現此類型的成員所吃的盤數,遠高於其他人。

✽情緒性進食者(Emotional eaters)      

製造壓力情境,評估成員的進食行為。科學家安排了一場「冷酷道路駕駛」的情境,讓受試者的可體松指數上升,結果發現有此傾向的成員,較容易以高糖高脂的「酬賞食物」作為緩解壓力的方式。

P_20160101_225834_1.jpg 

✽無底大食客(Constant Cravers)

藉由食物測試,了解成員的食物渴求。科學家邀請成員先享受一頓豐盛的自助餐,再邀請成員以「握力器」評估自己想再繼續吃的程度,結果發現這些成員想吃的欲望高於其他成員。

P_20160101_225832_1.jpg 

 

 

肥胖者可概分為三類,各有適合的飲食模式

我在這集節目的最大收穫,就是整理出下面這張表:

新增 Microsoft PowerPoint 簡報.jpg 

*GLP-1     慰藉     基因缺陷           *高蛋白低GI     低熱量飲食   間歇性禁食  

 

 

但是,我認為將Feasters翻譯為暴食者,可能會讓一般民眾產生誤解。

在<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>DSM-5中,暴食症(Bulimia nervosa)是飲食障礙症(Eating Disorders)的一種,有特定症狀及心理成因,與節目中Feasters的行為表現是不同的。

科學家針對各類型的肥胖者,提供了客製化飲食建議,並進行實驗來印證假設:

✽暴食者(Feasters)

高蛋白低GI飲食,延長飽足感。透過讓實驗及對照組「採草莓」,科學家發現此種飲食法確實能讓人飽足時間延長,進而減少進食量。

✽情緒性進食者(Emotional eaters)      

低熱量飲食,同時改變習慣。藉由「吊死豬高塔垂降」的體驗活動,讓成員對團體產生凝聚力;並提醒成員”意志力是不可靠的”,”改變習慣”才是關鍵。

我的媽呀~~~ 這不就是「健康生活好習慣」的核心概念嗎~~~~

P_20160101_225746_1.jpg

P_20160101_225756_1.jpg

 

✽無底大食客(Constant Cravers)

間歇性禁食,增加脂肪燃燒。科學家運用「酮體試紙」讓成員看見”脂肪燃燒”的成效,同時抓偷吃的人,強化成員堅持禁食的動機。

La_monstrua_desnuda_(1680),_de_Juan_Carreño_de_Miranda..jpg 

進行分類可提供策略,但「人」是多元複雜的

在帶領「健康生活好習慣」的過程中,曾遇到一位對身體意象出現困擾的成年女性,課程中途她跟我表示想退出團體。

「高中被笑胖,是我一輩子忘不了的事」她告訴我。

課程中的她,比所有人更投入,數字表現也比所有人更明顯,也就是說,她是最不會離開團體的人;但是,在課程中討論體重與體型的過程,讓她不斷地出現焦慮與低落情緒,這就跟她高中時期的感受一樣。

我想這樣的夥伴,是無法用上述的分類來提供協助的。他們所需要的是,更進一步的自我探索與諮商協助。

6ddf80ea-28dc-428c-b076-227b2c601693.jpg

P_20160101_225338_1.jpg

分類是為了理解,介入策略必須客製化。

這部影片的「視覺傳達」技巧令我印象深刻,受試者照片、盤子、顏色分組與動畫介紹,每一個技巧都能傳遞簡單亦懂的訊息及知識。

但是,人是無法簡單化約的,每個人都具有其獨特性與生活型態,瞭解自身的獨特,運用最適合的方式生活,我相信不管在生理或心理都能因此獲得最佳的狀態。

75ce8a63-d7ba-465f-b7b3-2ff0d1a5689e.jpg 

P_20160101_225850_1.jpg

P_20160101_225912_1.jpg

P_20160101_225928_1.jpg

P_20160101_225940_1.jpg

P_20160101_230000_1.jpg

 

期待看到三個月後的結果~~~~ 下集見~~~

 

影片簡介 1✽   2✽

arrow
arrow

    tsung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